洪希厚简介
洪希厚,1893年出生于安徽巢县(现巢湖市) ,一个充满故事的女子。她的身份特殊,是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的夫人 。在1909年,年仅17岁的她 ,遵循着当地洪张两姓的传统联姻,与同样出身贫寒的张治中结为连理。婚后,尽管张治中在外奔波 ,洪希厚作为长媳,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
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 。民国35年(1946年)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 ,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民国38年(1949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谈判,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Fourteen〗 、款。
张治中人物履历
张治中将军 ,生于1890年10月27日,清光绪十六年九月〖Fourteen〗、,出身贫寒家庭 ,早年经历坎坷 。六岁时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十年寒窗。为谋生,他在安徽丰乐河镇(今舒城县)吕为才老板的“吕德胜号 ”商铺做学徒 ,期间接触报纸并养成写字算账的习惯,这段经历被他视为人生旅途的起点。
张治中的创业生涯尤其值得一提,从1980年到1994年 ,他先后创办并主持陕西渭南师范学院科技开发公司和新星电子公司,这些企业的成功运营体现了他出色的商业头脑和领导才能,效益的显著更是对他辛勤付出的比较好回报。
张治中(1890-1969),原湖南省政府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安徽省巢县人,1890年10月27日出生于一个清苦家庭。读过私塾,当过学徒、备补兵 、警察。1911年武昌起义后到上海参加学生军 。1912年入陆军第二军官预备学校 ,期满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
新中国成立后,张治中先生亲自主持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民革中央)促进祖国统一工作。张治中先生一生为和平而奔走,被誉为“和平将军” 。
次年6月 ,国民政府重订县组织法,规定县长人选由各省民政厅长提出合格人员二至三名,经省政府择一代理 ,再由省政府检同履历书咨请内政部转送铨叙部审查,审查合格后,再由国民政府正式任命[1]。1933年 ,内政部再次重申,凡未经国民政府明令正式任命的各省现任县长,无论省政府以何项名义发表,均应作为代理县长。
张治中有几个女儿
〖One〗、张治中将军有两子四女 。大儿子叫张一真张治中夫人张治中将军 ,小儿子叫张一纯。四个女儿分别是张素我、张素端 、张素初、张素久。他们的现状如下:张一真 高中毕业后被父亲张治中将军送到美国读大学张治中夫人张治中将军,张一真在美国留学期间获得张治中夫人张治中将军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博士 。
〖Two〗、张治中的两个女儿张素我与张素初听从父亲召唤回国张治中夫人张治中将军,他的6个子女均深受父亲影响 ,各自成才。具体来说:张素我与张素初:张素我作为长女,在父亲被软禁时选取回国,投身抗日洪流。张素初在和谈破裂后中断学业回国 ,投身国家建设。她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父亲的和平理念,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不懈努力 。
〖Three〗、中国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是一位军事家 、政治家。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张治中将军一共有两子三女五个孩子 。他和自己的妻子洪希厚夫人一生相濡以沫,相扶到老。张治中将军是国民党将领中唯一一个一生只忠于一个妻子的将军级别的人物。
〖Four〗、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高级将领张治中,被誉为“和平将军”,以其坚定的爱国情操和不懈的和平努力 ,塑造了时代的传奇 。他的两个女儿张素我与张素初,深受父亲精神的影响,他们的成长轨迹与父亲的足迹紧密相连。张素我,作为张治中的长女 ,深刻理解父亲为“国家统一 ”所付出的牺牲。
〖Five〗、张治中因其一生为和平事业奔波,其家庭情况如下大儿子叫张一真据说他的行事作风最像父亲曾参与筹建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二儿子叫张一纯极具爱国主义情怀 ,曾担任北京政协常委和秘书长 、海外联谊会会长等,大女儿叫张素我,1915年出生早年就读于南京金陵女子学院 ,毕业后到英国西南大学留学 。
张治中文白将军后人现状
〖One〗、张一真 高中毕业后被父亲张治中将军送到美国读大学,张一真在美国留学期间获得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博士。1948年他带着妻子从香港辗转到台湾定居,张一真在台湾的生意做得还是挺好的 ,1995年,张一真从台湾移居美国旧金山。张一纯 先是到北京市职工教育学校学习,毕业时分配到北京电力科学研究所 。
〖Two〗、长女 张素我(1915年4月—2011年12月2日) ,全国妇联第六届副主席。次女 张素端,信息不详。三女 张素初(?-2011年2月[14]),丈夫赵景伦(神学家赵紫宸的儿子)四女 张素因,在重庆早夭。大儿子 张一真 ,信息不详 。小儿子 张一纯,原北京政协常委。
〖Three〗 、张治中是北京病逝的。张治中原名本尧,字警魄 ,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人,黄埔系骨干将领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被称为和平将军,黄埔系骨干将领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 。
〖Four〗、张治中将军的结局是在北京逝世。张治中,原名本尧,字警魄 ,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重要领导人之一 ,中国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爱国将领、政治活动家,民主革命家 、中国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
〖Five〗、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 ,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 ,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辛亥革命后,张治中在上海参加学生军 ,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
〖Six〗、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10日),字文白,安徽省巢县(现巢湖)人,在1949年6月以前身分是中国国民党党员 ,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湖南省政府主席,曾主导参与多次国共和谈 ,蒋中正的四大心腹之一 。1949年4月张治中任代表团长,与共产党进行和谈。
张治忠将军生平
张治中(1890年10月27——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 ,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
张治中将军1969年4月6日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 。张治中原名本尧 ,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省巢县黄麓镇洪家疃人 ,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1932年“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 ,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1969年在北京病逝。
国民党的谈判代表张文白,也叫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男 ,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 ,字文白,安徽巢县(今安徽巢湖)人 。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爱国主义人士 。民国35年(1946年)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
张治中将军,生于1890年10月27日,清光绪十六年九月〖Fourteen〗 、 ,出身贫寒家庭,早年经历坎坷。六岁时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十年寒窗 。为谋生 ,他在安徽丰乐河镇(今舒城县)吕为才老板的“吕德胜号”商铺做学徒,期间接触报纸并养成写字算账的习惯,这段经历被他视为人生旅途的起点。
出生于1890年10月的张治中将军 ,原籍安徽省巢县(现巢湖市居巢区)黄麓镇洪家疃村,出身贫苦农家。少年时期的他以聪颖好学著称,尽管条件艰苦 ,他仍坚持求学,于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1919年,他投身革命 ,加入广州护法行列,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香山叶正红洪希厚是谁演的?
〖One〗、电视剧《香山叶正红》中张治中夫人的扮演者是**马丽**。
〖Two〗、洪希厚,安徽合肥市巢湖市(原巢县)人,是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的夫人 。1909年 ,当时17岁的她遵循当地洪张两姓的联姻习俗,与同样来自贫寒家庭的张治中结婚。婚后,张治中经常在外奔波 ,洪希厚作为长媳,不仅悉心照料体弱多病的公婆,还照顾年幼的小叔子们。不幸的是 ,公婆去世时,张治中因故未能赶回家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