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艺术复制的迷恋从未消退 。从最初的工匠到当今最成功的艺术家,模仿和复制始终是创作过程的一部分。巴勃罗·毕加索曾说过“好的艺术家模仿 ,伟大的艺术家偷窃 ”,这句话体现了这一悠久的传统。
仅仅八年前,我还带着一个实体作品集去各个城市参加入学考试 。每件作品都是手绘、水彩 、印刷、装订的 ,创意都用胶带和胶水覆盖,如今我的作品集是一个“.com”,建立在已经存在的模板上。仍然是艺术 ,仍然是我作品的展示,仍然是一种表达,但现在我花更多的时间在我想做什么而不是我想怎么做上。
如今,我们已经到达了这样一个阶段:技术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 ,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创作和参与艺术的方式 。
瓦尔特·本雅明曾说:“艺术作品总是可以复制的。人类制作的物品总是可以被人类复制,但即使是最优秀的复制品也比不上原作的独特品质。”如今,我们身边有无数的机会。我们制作和欣赏艺术的方式已被技术彻底改变 ,颠覆了我们对什么是真实和独特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
希腊人用青铜雕塑创作,却从未想象过木刻版画会成为彻底改变平面艺术的工具。在印刷机改变书面文字之前,木刻版画曾暗示过可能性。打字机改变了文档 ,随后是电脑,使创作和分享变得更容易 。摄影从玻璃板发展到智能手机,音乐从现场表演转向数字流媒体。如今 ,社交媒体和数字创意工具让我们怀疑,只要点击几下鼠标就能无限复制的艺术是否真的可以被视为“原创 ”。
事实要复杂得多 。原创性正在改变,而不是消亡。当今的艺术家以以前无法想象的方式将灵感、风格和媒介融合在一起。“原创”一词变得越来越包容 ,涵盖了各种观点和意见 。这种变化正在增强艺术界的力量,使其更加多样化,更能代表我们的全球化社会。
尽管如此,作为一名艺术家和设计师 ,我仍然心存畏惧,试图不过度浪漫化我们所处的境况。既然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我的工作是否会因此而贬值?本杰明提到的那种独特光环似乎正在消失 。
现在 ,我们可以放心地思考,我们不应该只关注作品的原创性,而应该欣赏作品背后的过程 、意图和影响。这是我最相信的一件事 ,我八年前的作品集带给我的快乐与我现在的 .com 作品集一样多,因为我知道我的过程和意图。在一个由人工智能主导的世界里,情商具有力量 ,而情商正是创造力的基础。
最终,原创性并没有消亡 。它正在发生转变,在重塑我们世界的相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 ,未来的艺术可能看起来不同,但其价值和意义依然强大。它证明了我们能够以不断变化的方式创新和发现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